更新时间:
穿着海南岛服、戴着草帽、踩着拖鞋的托米,是短视频里的“拖米阿叔”,也是一名“新海南人”。他在互联网平台分享日常生活,介绍海南的风土人情,收获大量海内外“粉丝”。
南开大学教授祁艳玲等学者建议,加大对基础研究项目的长周期资助,延长整体考核年限,允许“失败”,并回归“预聘-长聘”的制度理念,筛选有学术志向和潜力的青年学者,让他们专注研究领域或扩展新的跨学科方向。一位科研机构工作人员建议,可以建立科技人才“代表作”制度,鼓励科研人员提交最能体现其学术水平和贡献的成果,突出关键成果的价值。
正值清明假期,在北京某即将开盘的住宅项目售楼处,前来看房的消费者络绎不绝。楼盘销售人员告诉记者,该楼盘不仅所有户型均为南北通透、户型方正,而且都配有户外露台,层高3米左右,能够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。
家住北京朝阳区的资深网球爱好者张先生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时感慨,“原来就不好预约的网球场,在郑钦文夺冠后,更不好约了。”他说:“我经常打球的球馆最早预约时间是提前一周的早上七点,但是现在到点就秒没,手一慢就显示预约完毕。”
数字经济蓬勃发展,为消费不断注入新动能。近年来,得益于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,5G网络、千兆光网等信息网络规模化部署,数字技术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,新型消费快速增长,释放出强劲活力。线上线下消费加快融合,实物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不断拓展边界,直播电商、社交购物等新业态层出不穷,消费模式持续迭代升级。数字经济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,消费渠道更加多元,消费供给更加高效,消费体验更加便捷,广大消费者的参与度、获得感显著提升。可以预见,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将为释放消费潜力、扩大内需空间、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提供强大支撑。
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,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。纪宁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:“我们在做一个项目,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‘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’,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。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,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。”纪宁说,这仅是一个案例,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,也越来越专业化。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,纪宁表示,不仅北京,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。
托米尤其钟情海南的“老爸茶”文化,“一壶茶三块钱,可以坐半天聊家常,这种松弛感在美国很难见到”。其短视频作品《带着侄子爱上海南》获得第六届全球华人生活短视频大赛一等奖。视频中,他带领14岁的美国侄子体验“老爸茶”,通过幽默风趣又接地气的表达方式,生动展现了中西文化碰撞下的生活趣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