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
世界经济论坛官网17日刊文称,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,中国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。而在这一市场上,墨菲和其他分析师认为,美国车企当下很难抵挡中国自主品牌的实力。墨菲说,消费者现在对中国自主品牌的“忠诚度”很强,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超过100%的关税后,这种“忠诚度”可能会变得更加强烈。
数字经济蓬勃发展,为消费不断注入新动能。近年来,得益于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,5G网络、千兆光网等信息网络规模化部署,数字技术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,新型消费快速增长,释放出强劲活力。线上线下消费加快融合,实物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不断拓展边界,直播电商、社交购物等新业态层出不穷,消费模式持续迭代升级。数字经济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,消费渠道更加多元,消费供给更加高效,消费体验更加便捷,广大消费者的参与度、获得感显著提升。可以预见,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将为释放消费潜力、扩大内需空间、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提供强大支撑。
2019年9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其中提到推动体育赛事职业化,支持发展体育经纪人队伍,挖掘体育明星市场价值。2019年12月,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,《关于对国家队运动员商业活动试行合同管理的通知》等限制运动员商业活动的规定被废止。曾文莉认为,即便如此,目前国内体育经济的价值还有待充分释放。她对已走上职业化道路多年的网球充满希望,认为网球市场可能是一个突破口。
另外,近些年受经济下行、大规模减税降费、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,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,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。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,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动力加强征管,查漏补缺,依法依规征收该征收的税费。当然,税务部门也要同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,坚守不收“过头税费”红线。
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,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,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。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,营业税改为增值税;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%降至13%;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、增加专项附加扣除、提高起征点,实际降低了税负;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%等。
上述两起事件,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。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,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,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“雪上加霜”。
2024年8月,《中国科学基金》刊文指出,近年来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率(资助项目占接受申请项目的比重)呈现下降趋势——由2013年的25%下降至2022年的17%,部分学科方向甚至下降至10%。较低的资助率或将催生科研人员在项目申请环节产生过度竞争,不利于基础研究的健康发展。此外,多位受访青年科研工作者表示,在项目评审等过程中,“打招呼”的情况并不罕见,“是谁的学生”有时比“做什么研究”更为重要。